目前分類:寶寶相關資訊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嬰兒猝死症

臺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兒科主任宋文舉醫師

狀 況︰

  張姓夫婦結婚已滿五年了,在高齡父母及眾親友的敦促期望下,今年歲末終於如願生了個寶寶,而且是個男娃,模樣長得非常可愛,初為父母的欣喜及滿足之情,難掩於心。

  今天是寶寶出生的第五天,預計早上辦理出院後,就可以帶回家了。不料一大早約六點鐘左右,醫院嬰兒室突然來通知說寶寶情況不好,需要緊急救治及送入新生兒的加護中心。

  對張先生、張太太而言,這突發事件就有如晴天霹靂般,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急急忙忙趕到加護中心,只見寶寶一動也 不動地躺在保溫箱中,身上連著各式各樣的管線,監視器上顯示著心跳尚有,但已經沒有自己的呼吸,而是以機器來幫助他呼吸的。醫生的診斷是,寶寶疑似得了 “嬰兒猝死症”。

  李小寶是個出生才三個月的男嬰,平日能吃、能喝、能睡,非常健康,該打的預防針也都按時接種了。這幾天有寒流來臨,父母看他好像稍有點小感冒般的鼻塞痰多,但因為沒有其他異常症狀,所以也不太在意。

  這天媽媽清晨剛起床要給小寶餵奶時,一看小寶臉色蒼白、皮膚冰涼,用手去刺激他也無任何反應,趕緊把小寶抱到附近醫院去,醫生檢查後認定小寶已無心跳及呼吸,而且體溫不到攝氏三十五度,早已沒有任何生命跡象了。醫生對小寶最後的診斷也是“嬰兒猝死症”。

解 說︰

何謂『嬰兒猝死症』?

  顧名思義,嬰兒猝死症就是指一個原本好端端的嬰兒,突然且無法預期的死亡了,多半在睡眠中發生的,即使在事後的 屍體解剖檢查中,也找不到其真正致死的原因。這對於懷胎十月才獲愛子的父母而言,當然猶如晴天霹靂,難以接受。但事實上嬰兒猝死症確實存在,醫學上也確實 有這種難以解釋的病症,在報章及醫學文獻中也時常被提及。

  嬰兒猝死症不分人種、地域,在全世界都會發生。一般而言,其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三左右,北歐白種人較多,而東 方的黃種人較少,但美洲印第安人則又較高。某些地區發生率之所以較高,可能反映當地的醫療環境及水準,醫師們是否認真的尋找及排除一些其他可能致死的病 因,如:吸嗆而致的窒息死亡、突發性的抽搐痙攣、突發性的心臟失律、未被察覺的腦(膜)炎等等。
凡是未滿壹歲的嬰幼兒都可能發生此「嬰兒猝死症」,尤其是二~四個月這段時期為最常見,但也有一些是在出生後的一、兩週內就發生了。
因為真正的原因不知道,所以醫界目前的研究只能從一些統計資料中獲取一些訊息,綜合其有關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bullet

較冷的季節(如冬天)比較常發生:這 可能是因天氣寒冷時,人們都窩在屋內,門窗緊閉空氣不流通,無論病毒或細菌性的疾病都容易相互傳染;尤其是呼吸方面的問題特別多,而嬰幼兒的上呼吸道(鼻 孔、鼻腔、咽喉)及氣管又特別狹窄,很容易因感染、發炎、腫脹、及分祕物增加而致阻塞,此時呼吸氣流阻力變大;外加嬰幼兒體質軟弱,呼吸肌肉(包括橫膈膜 及胸壁肌肉)無力承擔困窘的呼吸,當短時間持續地費力呼吸後,易導致呼吸的肌肉疲乏無力,就好似參加賽跑,到最後全身的肌肉一點力氣都沒有了,此時呼吸就 會減緩到呼吸不足及不呼吸了,然後身體缺氧及二氧化碳堆積,最後就會發生窒息的現象,若不及時發現則進入死亡。
 

bullet

睡眠:因為大部份嬰兒死亡是發生在午夜及清晨之間,所以被認為與睡眠有關,但此點仍不易證實,因為嬰兒正常的睡眠時間,本來就佔了一天中的絕大部份。此可能因睡眠時,上呼吸道(咽喉及舌頭)的肌肉放鬆、塌陷、狹窄,以致阻塞,此時呼吸阻力變大,其後續的機轉與上述相同。
 

bullet

俯睡易發生:相對於仰睡,俯睡的 寶寶可較安睡及沉睡,肢體動作較少,所以容易忘記呼吸及爭扎。此外,出生三、四個月內的小嬰兒,因為本身肌肉力量不足,尤其是控制頭部轉動的頸部肌肉較 弱,而幼兒的頭部相對於身體都比較重大,所以萬一口鼻被外物掩蓋時,不容易靠自己的力量把臉移開,或奮力掙扎哭喊。就算有也是很短暫微弱,大人亦不見得會 及時發覺。只要二、三分鐘的呼吸困難,幼兒全身就會癱軟無力而呼吸停止,並邁向窒息及死亡了。

 

東方的黃種人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率較少,可能是習慣於將幼兒仰著睡。在英國及紐西蘭近年來提倡寶寶仰睡,研究結果也都證實:減少寶寶趴睡確實可以明顯的大幅減少「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所以小於三、四個月內的幼兒,千萬不要讓單獨地俯臥睡覺,若需要則大人要在旁監護著;尤其不能俯臥在鬆軟的棉被或枕頭上,以免臉鼻陷入,而導致窒息。

bullet 男嬰的危險性高:統計結果上如是,但解釋未明,可能與體內的荷爾蒙有關:雄性激素會稍抑制呼吸及導致熟睡時不呼吸。且在醫學上男嬰確實在許多生命力的表現方面要比女嬰來得脆弱,如平均壽命男性較短、疾病的耐性(力)、敗血症死亡率、新生兒的黃疸等等,都顯示出是男性較差。
bullet 母乳哺育者較少:可能與母乳內含有某些保護因子,少感染疾病,少產生過敏反應有關。
bullet 早產兒:早產兒的各個器官皆不成熟,尤其是對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大腦神經、心肺臟功能耐力、肺部及呼吸道結構、氣體交換的呼吸作用、、、等等,皆不健全,有可能因莫名的原因而突然的不呼吸,或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而無力氣掙扎反抗,最後在終於缺氧狀況下就步向死亡了。
bullet 易嘔吐或溢奶的寶寶:嘔吐或溢奶的動作易產生呼吸道的緊縮反射、憋氣不呼吸、或吸嗆窒息。吸嗆窒息於事後並不易確認為是導因,因為急救過程中的操作也易引致胃內容物進入氣管及肺部。
bullet 環境溫度過高:預防寒流來襲,矯枉過正,偏高的環境溫度使寶寶有如再回到母體子宮內一般,易抑制其自發性的呼吸功能(子宮內胎兒的呼吸動作是很微弱的);相反的,稍低的溫度可使人精神抖擻,呼吸動作加強。一般寶寶最適宜的室內溫度為攝氏25至30度左右。
bullet 沒有經驗的媽媽:對 帶小孩毫無經驗,易使寶寶生病;也許在無意中妨礙了寶寶的呼吸而不知,比如:與寶寶同床共眠時,自己的身子或厚重的蓋被、毛巾壓住了寶寶的臉部;又或者是 在懷孕期間的某些不良影響,如抽煙、喝酒、營養不良不均、濫用藥物,造成胎兒發育上的不明缺陷,致使寶寶出生後容易喪失生命。
bullet 家庭環境不佳:使寶寶的生存空間中充滿危險的因素,如照顧不週全、營養失調、空氣品質及衛生不好、屋內煙味過重...等,也易使寶寶發生意外。
bullet 兄姊也曾有類似嬰兒猝死症:雖然不見得每個個案都有遺傳的問題,但在某些家族「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確實是多一點。有研究顯示雙胞胎的發生率為一般的四十倍,而弟妹則為十倍左右。這可能是因某些神經系統及呼吸功能的遺傳特質有關所致。
bullet 心臟有問題:類似成年人的心臟病突然發作一般,其事先是一點症候都沒有的,即使事後的詳細檢查也不可能找出心臟確切的問題所在。

 

總之,「嬰兒猝死症」是像迷霧樣的突發危急寶寶性命的事件,其確切原因並不清楚,可能是多重因素使然之結果,一般民眾及司法人員對它並不了解,認為是保母過失、虐待寶寶;醫師誤診、或吃錯藥物、或一針斃命、、、等等,常會造成醫病間的爭執及傷害。

如何照顧屬於高危險性的嬰兒?

1、事先的預防:請醫生詳細檢查寶寶的神經、呼吸、及循環功能是否健全。譬如有無抽筋或痙攣,氣 管及肺好不好,有無呼吸道易阻塞,是否易吐奶(會嗆到),有無心律不正常...等。如果有,則需好好注意及治療。

2、照顧上的注意事項:

bullet 三個月內的嬰幼兒勿獨自趴睡。
bullet 寶寶的鼻塞要注意解除。
bullet 寶寶的房間空氣要流通。
bullet 易吐溢奶的幼兒要餐多量少的餵食。
bullet 每次餵食後要拍背排氣,以防吐奶吸嗆。
bullet 勿使寶寶周圍溫度過高,或衣著過多。
bullet 寶寶衣著宜寬鬆,勿防礙胸腹部呼吸的擴張。
bullet 寶寶仰睡時,後頭部勿墊枕,以免屈折頸部的呼吸道。(宜墊於頸肩處)。
bullet 勿睡過軟的床墊,以免頭臉部深陷影響口鼻呼吸。
bullet 屋內勿有香煙味,因會刺激寶寶引致呼吸困難。
bullet 寶寶最好以母乳餵食。
bullet 寶寶稍有問題時應及早求醫,切勿耽隔。

3、及時發現危險:許多嬰兒猝死症是難以預防的,所以只有退而求其次,希望在生命即將失去的當兒(呼吸或心跳減緩時),能及時得知,以免寶寶因缺氧過久而死亡,或造成重大腦部缺氧的傷害。

4、儀器監護:現在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以及大家對嬰兒猝死症的更多了解,所以對於具有高危險性的寶寶,父母可以選 擇在家中裝置一些簡便的呼吸或心跳的監視器,來幫助24小時監視及彌補父母人力時間及經驗之不足並能舒緩壓力,萬一寶寶呼吸或心跳變慢時可及早發出警訊以 便處理。光憑肉眼是很難觀測到小嬰兒的呼吸及心跳頻率的,因為絕大多數的寶寶都被包裹的很緊,而且大都是在夜晚大人也在安睡的狀態中發生的。

5、熟練嬰兒急救技術:處理不呼吸的嬰幼兒是分秒必爭的,大腦缺氧程度與時間有直接關係,因為通常發現時再轉送醫院急救絕對是緩不濟急,故父母平日即應熟練嬰兒急救技術,如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部心臟按摩,以備萬一時可於現場急速應用。

 

文章標籤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可愛的小寶貝,做媽媽的有誰會不想親親他的小臉蛋呢?然而有時媽媽就是想親不敢親呀——還不是爲了那可怕的,粘粘的,濕濕的,長長的口水嘛。其實,寶寶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瞭解了寶寶爲什麽會不停地流口水,相信年輕媽媽就不會煩惱,不會皺眉頭了。

為什麼口水流不停?

剛出生的新生兒,分泌的口水量其實不多,「約僅有50c.c,僅夠滋潤口腔」,等到寶寶到了3~4個月大後,隨著生理需求發展與成長發育,1天約可分泌出200c.c左右的口水量。

般來說,寶寶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唾液之所以滴滴答答流不停,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唾液腺發育,口水分泌旺盛

由腮腺、舌下腺、頷下腺所組成的「唾液腺」,是寶寶口水的製造、分泌來源。多數寶寶在3~4個月大後,隨著唾液腺體發育漸趨完整,腺體分泌也就越來越發達。

2、吸吞不協調,口水容易外溢

對正步入副食品餵食階段的寶寶來說,由於口腔肌肉協調能力開始從單純的「吸」,開始進接到較複雜的「咀嚼」與「吞嚥」,在寶寶吞嚥口水的功能尚未熟練,口腔吸、吞的肌肉功能還無法協調時,口水很容易從小Baby淺淺的口腔外溢蔓延。

3、餵食副食品,口腔刺激變多

依照對於營養的需求,小嬰兒到了約4個月大後,必須要開始接觸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食物。當食物來源越來越多樣化,寶寶好奇心增加,會吸吮指頭或拿物品往嘴裡放,寶寶口腔內的唾液線也會因受到多方刺激,分泌較多口水。

4、乳牙新萌發,口腔再受刺激

口水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

 

潤滑作用

 

當寶寶剛長牙的時候,牙齦組織難免有腫脹疼痛感,而牙尖又比較嬌嫩,此時寶寶流出來的口水可以起到潤滑的作用,防止牙齒周圍發炎症狀的出現。

 

清潔作用

 

寶寶流出來的口水可以保持口腔潮濕和清潔,也可以對寶寶剛長出來的小牙起到清潔的作用,防止蛀牙的形成。

 

促進作用

 

口水可促進寶寶味蕾的發育,從而提高寶寶的食欲;也可促進嘴唇和舌頭的活動,使寶寶盡早會說話;更可促進吞咽動作的成熟與完善。

 

壞處

 

常換洗衣物

 

寶寶經常流口水的話,不僅會把臉弄得很髒,衣服上也會很髒,渾身濕答答的,所以要常常換洗衣物。

 

文章標籤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知道寶寶的睡眠質量直接影響著寶寶的正常發育,而絕大多數孩子的睡眠障礙與其不良的睡眠習慣、與家長的錯誤引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因此,為了讓寶寶睡得更好更安全、更健康,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以下8點:

 

一、哄寶寶入睡不可搖晃
1.當寶寶久久不入睡時,一些心急的媽媽便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裡用力地搖晃,殊不知這種做法十分有害。

睡眠質量直接影響著寶寶的正常發育

2.寶寶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快速大幅度晃動可能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震盪,與較硬的顱骨相撞,造成腦組織表面小血管破裂,引起“腦輕微震盪傷綜合徵”,輕者發生癲癇、智力低下、肢體癱瘓,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腦水腫、腦疝危及生命。

3.因此,最好能訓練寶寶的自主入睡能力,避免抱著睡或拍著睡。

二.制定規律的作息時間
1.每天在同一時間上床和起床(即使周末和節假日也不例外),是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基礎。

2.每天總的睡眠時間不要超過兒童的生理所需。一般地說,充足的睡眠需求可分成兩個階段,主要時段是晚上,次要時段在白天。

3.午睡則作為夜間睡眠的補充,2歲約為2小時,到5歲減少到1.5小時,學齡期的孩子基本不需要白天睡眠了。

三.改掉不良的入睡習慣
1.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盡快入睡,會想些辦法來幫助孩子入睡,如抱著哄哄孩子、睡覺前給孩子吃些東西或是讓其含著奶嘴等。

2.雖然這種助睡方法在短期內可以使孩子的入睡時間縮短,但卻會讓孩子對此產生依賴性,一旦這些條件不存在了,他們就很難入睡。

3.如果一旦不良的入睡習慣已經​​養成,寶寶必須依賴這些助睡方法才能入睡的時候,
父母就需要通過“漸進式干預”的方法對其睡覺做規矩。

4.所以,在嬰幼兒想睡但又沒有完全睡著的時候將其抱到床上,讓其獨立入睡。
如果家長在寶寶出生後即開始給他的睡覺做規矩,通常比較容易建立良好的入睡習慣。

四.睡覺要熄燈
1.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半夜醒來看到漆黑一片會害怕,因此常常讓臥室通宵亮著燈。
一般認為,睡覺時最好不要開燈,光線太強會影響睡眠,如果實在要亮燈的話,
最好亮一盞光線柔和、亮度較暗的小夜燈。

2.國外最新研究表明,嬰兒在通宵開燈的環境中睡眠,可導致睡眠不良及睡眠時間縮短,進而減慢發育速度。

五.睡前不吃辛辣食品
要提高幼兒的睡眠質量,必須要求幼兒睡前不吃辛辣食品。因為燒烤類辛辣食品本身就沒有啥營養價值,同時口感麻辣,對口舌、腸胃的刺激性強,影響幼兒安然入睡。

六.睡前不喝冰凍飲料
要提高幼兒的睡眠質量,必須要求幼兒睡前不喝冰凍飲料,因為冰凍飲料雖然涼爽,但是腸胃感覺冰凍透涼,深夜氣溫下降,寒冷不安,不易入眠。

七.睡前不做劇烈運動
要提高幼兒的睡眠質量,必須要求幼兒睡前不做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活動量大,幼兒易疲勞,產生興奮,不利睡眠。

八.睡前不留疑難問題
要提高幼兒的睡眠質量,必須要求幼兒睡前不留疑難問題,因為疑難問題不解決,幼兒頭腦中會反复思索,靜不下心來,當然不能悠閒入眠,睡個安穩覺。

寶寶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寶寶的發育,父母一定要糾正之前的錯誤習慣,還寶寶一個良好的作息與睡眠環境,讓寶寶睡得更健康!

文章標籤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嬰幼兒常大半夜沒有原因哭鬧,大多即由於腸絞痛作祟。雖然其會跟著孩子發育而慢慢消失,但於此過程裡,家長需要付出相當大的精力照護寶寶。腸絞痛並沒有特效藥可治療,因此父母要在處理辦法上做調整。

一、新生兒有腸絞痛因素

1、神經生長未完

此為最多見的一項小兒急性腹痛病症。是因為小寶寶的胃腸道功能不完善以及神經生長發育還沒完全,所以消化系統各個層面的活動狀態,沒有受到神經組織較好的協調管控。

2、餵食過度問題

家長如果餵食太超過,而使嬰幼兒沒辦法消化良好,造成胃腸道裡面的氣體無法順利排解,致使胃腸道的負擔太重而引發腸絞痛。

3、可能會偏頭痛

腸絞痛尤其於新生兒階段相當多見,現在已有研究顯示,小寶寶腸絞痛可能會引起孩子未來有偏頭痛的相關傾向。

 

嬰幼兒經常會因胃腸絞痛而哭鬧不休。

二、寶寶腸絞痛判斷情況

1、先排除病理性

若孩子哭鬧頻繁,解便不順利,而且有吐奶狀況,即可思考是否為腸絞痛問題。但於診斷為腸絞痛以前,就要先排除其哭鬧是否有何顯著的病理性因素。

溫馨提醒:像是胃食道逆流、幽門閉塞、先天性巨結腸症等等胃腸道相關的他種病理性的病症。

2、耐心過陣痛期

假若確定無其他病理性的原因存在,那麼此時家長即要用愛心與耐心對待自己的小寶貝,陪伴並幫助其渡過幾個月的陣痛階段。

3、協助撫慰方式

於小孩生長的歷程裡,腸絞痛現象會慢慢不見。父母能做的是,在寶寶有腸絞痛發作時,給予妥善適時的照顧,降低小朋友的疼痛感。

 

三、舒緩寶寶疼痛具體辦法

1、豎抱或擦脹氣膏

可用條浴巾將寶寶暖和且舒服包裹住,再將小孩抱直,或使其俯臥於熱水袋上,舒緩其疼痛狀況。抱直寶寶可讓其胃腸順利把氣體排出;另外,可於孩子的腹部,擦拭一層薄薄的嬰幼兒專用脹氣膏。

溫馨提醒:此揮發物能促使腸子排氣,如果還是沒辦法改善,或者持續好多個夜晚都發作,務必尋求醫師協助。

 2、按摩親密接觸

可利用安撫奶嘴,撫慰其難耐的疼痛感受;或將孩子放到搖籃裡面輕輕搖動,轉移嬰幼兒的注意力;也能把寶寶橫放於大腿上,幫忙其做背部按摩;親子間的親密碰觸,可有效安撫小寶寶。

3、改善餵食技巧

家長要在每回餵奶之後,做輕拍排氣動作,並且給予寶寶穩定的情緒空間,此些皆能降低發作的頻率。如果嘗試了各類方試皆難以有效控制,可替寶寶變換所食用的奶粉,改成低過敏性的奶粉。

溫馨提醒:要留心別額外再給嬰幼兒補充鈣質,因為鈣劑可能會使寶寶的腸胃負擔增加,使腸絞痛的症狀更為嚴重。

 4、 不可猛搖寶寶

經常家長在無計可使的狀態下,會奮力搖晃嬰幼兒,想使其哭鬧聲停止。殊不知此種動作非常危險,因為寶寶的腦部尚未發育完全,用力搖晃會損害大腦導致永久性的嚴重破壞,甚至還可能引起死亡。

 

文章標籤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