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新手媽媽看過來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夏季即至,又是水果盛產旺季,
水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可促進腸胃道功能,無論大人、小孩,每天吃水果可為健康加分!

營養素&變化吃法

水果提供豐富營養
馬偕醫院營養師鍾政玲表示,水果含許多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常見的營養素包括:

  • 纖維質:
    寶寶一旦便秘,很容易脹氣、食慾變差,進而影響成長發育,讓寶寶每天適量食用水果,可幫助腸道蠕動,促進腸胃道規律運作,有助於排便的順暢。
  • 維生素C:
    維生素C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它具有抗氧化作用,在六大類食物當中,水果所含的維生素C最為豐富。
  • β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可傳換成維生素A,可幫助寶寶發育、保護視力,水果中橘、黃色顏色越鮮艷,所含β胡蘿蔔素越多,如:芒果、橘子、木瓜等。
  • 礦物質:
    對心血管有幫助,並且能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
  • 鐵:
    可預防貧血,包括葡萄、奇異果、蘋果等都含有豐富的鐵,不過相較於肉類,肉類中的鐵會比植物性的鐵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讓寶寶更健康的10種水果
幼兒飲食中的水果攝取量,一天總共以1~2份水果為佳,只要在總攝取量範圍內都可以。而那些水果最適合給寶寶吃?該怎麼吃?怎麼選?鍾政玲營養師特別提出10種既營養,又適合寶寶的水果,讓家長們做變化和選擇。

蘋果 / 1份蘋果=中型1顆(約130公克)

  • 營養素:維生素B、C、胡蘿蔔素、鉀、鋅、蘋果酸等。
  • 好處:「每天一顆蘋果,可讓醫生遠離」,可見蘋果對健康的助益,蘋果屬溫和、低過敏水果,是許多家長為嬰幼兒準備副食品時的優先選擇。蘋果所含果膠(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增加腸子蠕動功能;維生素B群對神經方面具保護效果;鉀有助於心血管健康;鋅則能夠增強記憶力。
  • 吃法:可用湯匙刮果肉餵食,或打汁後加牛奶、切丁加些優格。

香蕉 / 1份香蕉=1/2根

  • 營養素:維生素C、E、鉀離子、鈣、磷、鐵等。
  • 好處:鉀離子可平衡血液中的鈉離子,保護心血管,不過香蕉澱粉量較高,應避免一次攝取太多。
  • 吃法:切半或切片直接吃,或加牛奶打汁、壓碎製成香蕉蛋糕、切丁加優格。

奇異果 / 1份奇異果=1顆

  • 營養素:維生素C、鉀等。
  • 好處:奇異果雖小,卻含有高量的維生素C,一顆小小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和大顆芭樂相當;而且鉀離子含量勝過香蕉,更比蘋果、柑橘類高出二倍以上。
  • 吃法:剛買回來的奇異果比較硬,也比較酸,寶寶不易接受,建議媽咪可在室溫中多放2~3天,等軟度及甜度提高後,再切丁或用湯匙刮給寶寶吃。

葡萄 / 1份葡萄=約13顆

  • 營養素:鈣、鎂、鐵等礦物質及維生素C。
  • 好處:鐵可預防貧血,不過主要存在葡萄皮,想攝取豐富鐵質,建議買可以連皮吃的進口葡萄。
  • 吃法:葡萄果肉軟,甜度夠,寶寶接受度高,較大小孩可先剝皮去子再吃,如果給小小孩吃,最好同時將果肉壓碎。

柑橘類 / 1份橘子(柑橘)=中型1顆(約190公克)

  • 營養素:維生素A、C、胡蘿蔔素等。
  • 好處:柳丁、橘子等柑橘類水果所含維生素C比奇異果稍低,但是含量還是很高,而且果肉呈橘色,表示有豐富的維生素A,有些家長擔心寶寶吃多皮膚會變黃,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只要暫停幾天就會恢復。
  • 吃法:剝皮後去子,再將果肉壓碎餵食。

木瓜 / 1份木瓜=約200公克(1公斤重的木瓜約1/4顆)

  • 營養素: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
  • 好處:木瓜很適合亞熱帶地區生長,而且屬低過敏食物,大人、小孩都很適合吃,而且含有對消化道功能幫助很大的酵素。
  • 吃法:切小塊或打汁加牛奶。

芭樂 / 1份芭樂=約1/2個(160公克)

  • 營養素:維生素C等。
  • 好處:芭樂的維生素C很高,具極佳抗氧化功能,可預防腸胃道疾病,比起其他水果,芭樂因為比較不酸,大部分小朋友都很喜歡。
  • 吃法:芭樂比較硬,怎麼吃要看寶寶年紀,1~2歲幼兒雖已長牙,但咀嚼能力不像大人那麼好,所以不一定能接受,建議選比較軟的芭樂,切小塊再給寶寶吃;或打汁後餵食。

梨子 / 1份梨子約200克(約1/2個~2/3個)

  • 營養素:維生素B、C、鈣、磷、鐵、胡蘿蔔素、膠質等。
  • 好處:梨子所含的膠質特別高,代表膳食纖維豐富,可刺激腸子蠕動,並有調節體內水份的功效,對寶寶消化能力有很大幫助。
  • 吃法:去子,切小塊,或打成汁餵食。

芒果 / 1份芒果=225公克(果肉)

  • 營養素:β胡蘿蔔素等。
  • 好處:芒果和鳳梨都是台灣夏季盛產的水果,芒果呈鮮艷橘黃色,表示β胡蘿蔔素含量高。
  • 吃法:去皮、去子,切小塊,或打汁、切丁加優格或製成冰沙。

【注意!】
有些人會對芒果過敏,家長初次餵寶寶應先少量嘗試,並觀察皮膚是否有起疹子,如果有,可先暫停,等大一點再試,但不要未嘗試就認定會過敏,有過敏體質者不一定會對芒果過敏,必須吃過才知道,所以不要太過設限而拒絕這麼營養可口的水果。

鳳梨 / 1份鳳梨=約1/6片(1個約1公斤)

  • ˙營養素:維生素C、有機酸、蘋果酸等。
  • 好處:含豐富蛋白酵素,可幫助消化、提高食慾。
  • 吃法:先將中心的梗去除,再切小塊。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9種哭聲解碼   

採訪/陳俐君
諮詢/慈濟醫院臺北分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陳慧文
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江明洲

當初出娘胎的小Baby,以震天駭地的驚人哭聲宣告自己到來,迥異於寶寶的嚎啕哭臉,爸比媽咪臉上可是洋溢著欣喜笑顏。不過,對多數初次養育小Baby的新手父母來說,面對孩子生活中看似沒來由的啼哭,大概很難笑得出來!大哭、啜泣、哀號、嗚咽,各式令人抓狂又摸不著頭緒的哭聲該如何解讀?了解孩子的需求與心思,就從「哭聲」開始!

抱起來哄也哭、躺著安撫也哭、拿玩具轉移注意力還是哭,面對猶如「磨娘精」的愛哭寶寶,十足考驗爸比媽咪的反應與耐心。「你(妳)到底是怎麼了?」是所有新手爸媽育兒的最大困擾,醫師指出,「哭聲」可說是新生寶寶與外界最主要的「溝通」方式。

認識寶寶哭聲

明明尿片換了,奶也餵了,寶寶為什麼還是哭個不停?」慈濟醫院臺北分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慧文表示,有別於成人有暢通、嫻熟的語言表達,還不會開口說話的新生嬰兒,「哭聲」是她們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溝通管道。

哭,人類最原始的語言

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江明洲指出,對小Baby來說,哭聲是一種與生俱來、最原始的語言溝通模式。在尚未習得語言之前,寶寶的各種情緒與生理、心理需求,全都透過「哭」來傳達。

細觀察,找出哭聲「內容」

由於每個寶寶先天氣質不同,對於外界刺激的反應大相逕庭、程度不一,有的寶寶不常哭、易安撫;相反地,有的寶寶只要一點動靜就會嚎啕大哭,但不論哭泣的型態為何,江明洲醫師表示,嬰兒哭泣目的,都是為了表達某些想法。

陳慧文醫師提到,許多父母親在寶寶哭泣當下,往往只顧著泡牛奶、檢查尿片,或直接抱起安撫,很少先正眼觀察寶寶的眼神、生理心理狀態究竟哪裡不對勁。她指出,寶寶會哭不是沒有原因的,在寶寶嚎哭的第一時間,仔細觀察寶寶哭聲的高低、強弱;同時從寶寶臉部表情與四肢活動程度進行判斷、互動,並且仔細觀察寶寶的全身上下是否有異狀,譬如口腔內鵝口瘡、痱子、溼疹、蚊蟲咬傷、外傷或腫塊、甚至腹股溝疝氣等等,才能有效且正確的理解寶寶啼哭的真正原因。

江明洲醫師也指出,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小Baby來說,「非語言傳播」(包括:臉部喜、怒、哀、樂表情與肢體動作等)是父母親解讀孩子情緒、需求的重要管道。「哭泣」背後所隱含的訊息種類非常多元,爸比媽咪在手忙腳亂的當下,必須學習先「找出原因」,而後「回應需求」,在焦急抱起孩子安撫前,先試著找出寶寶在哇哇啼哭聲中所欲傳達的涵意和訊息,才能對症下藥,不養出磨娘精。

剖析哭泣原因

生理性原因
江明洲醫師表示,對於身處過冷、過熱環境,以及飢餓、過飽、尿布濕了,或是面臨長牙期的寶寶來說,以上生理性的不舒服,都會讓孩子因此哭鬧不休。他進一步解釋提到,有別於疾病所引起的不適,寶寶因生理性原因所出現的哭泣,通常音調不尖銳、高亢、哭聲相對來說比較平順,只要不舒服的狀況排除,孩子即會停止哭鬧,並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狀況1:飢餓時的啼哭

  • 哭聲特點
    聲音短促、音頻不高,哭聲具有規律性,比較像是「呼喚」照護者快餵奶的哭聲。
  • 連帶生理反應
    寶寶會出現不耐的神情,櫻桃小嘴同時會出現類似想要喝ㄋㄟㄋㄟ的口型,這是一種「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的本 能;也有可能會出現「尋覓反射」(searching reflex) 的本能,只見寶寶的頭很急切的歪來歪去,在找尋媽咪的乳房或奶瓶。通常只要適時地哺餵奶水,寶寶因飢餓而哭泣的狀況就會停止。
  • 不哭妙招
    仔細觀察新生幼兒,當爸比媽咪看見孩子在哭鬧過程中,出現「吸吮反射」或「尋覓反射」,這是寶寶與生俱來的生理反應,就是孩子想喝奶了!若奶水這時還來不及奉上,可先將奶嘴放入孩子口中吸吮,以達安撫效果,其後再餵飽寶寶。

陳慧文醫師提醒您

陳慧文醫師認為,面對孩子飢餓時的哭鬧,善用寶寶的「吸吮反射」本能,適時使用安撫奶嘴達到安撫效果,其實無可厚非。寶寶原本就會出現口慾期,而且如果餵哺母乳的習慣已經建立,家長無須因害怕孩子依賴奶嘴、吸出翹唇,而改放任孩子吸吮自己的手指。

她提到,喜歡東摸西摸、四處探索的小Baby,本來就難保手指頭永遠乾淨無菌;且過度吸吮易使手指長滿溼疹甚至破皮受傷。吸吮手指不但容易生病,特別是拉肚子等腸胃炎,而且非常不容易戒掉。對安撫奶嘴的依賴期間其實很短,大致上在兩歲以前就可以完全戒除,但是寶寶自己的「小雞腿」可能到長大都還在吃喔!

狀況2:過飽時的啼哭

  • 哭聲特點
    聲音相對較為激烈,連帶會出現躁動不安與「作噁」的聲音。
  • 連帶生理反應
    當寶寶在喝奶後出現不明原因哭鬧,躺在床上合併有不安躁動的反應,其後奶水若從嘴角或鼻孔以細條狀緩洩而出,即是「溢奶」;或是從嘴巴或甚至鼻腔以「噴泉」狀噴射至遠方,則是「吐奶」。
  • 不哭妙招
    為了避免寶寶因過度飽食而哭鬧,爸比媽咪應仔細觀察寶寶日常飲食狀況,嚴格控制食量。江明洲醫師表示,就一般狀況觀察,第1個月的新生寶寶一餐奶量約為90~100c.c,第2個月之後的奶量則平均約在120~150c.c左右。除了奶量精準估算,飲用配方奶baby的爸媽,還得注意水與奶粉的比例不可過濃或過稀,以免引起孩子不適。

(小叮嚀)

對六個月前,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的小Baby來說,每日應攝取的基礎奶量,主以寶寶體重公斤數計算,每一公斤所需奶量,應大於或等於100c.c(每公斤≧100c.c)。而超過六個月,開始額外補充副食品的寶寶,則也可參考上述飲食計算規則,進行日常飲食衡量。

狀況3:過冷與熱時的啼哭

  • 哭聲特點
    若寶寶因週遭環境過冷而啼哭,哭聲多會就短促、高亢;如處在高溫環境,則孩子除大聲啼哭之外,還容易出現躁動不 安、不耐煩的神情,甚至已經滿身大汗,發了一身痱子。
  • 連帶生理反應
    觀察剛出生的新生兒,父母常會把寶寶包成緊密條狀物,認為這樣能增加寶寶安全感,不易受寒,也能降低受驚嚇機會。但是陳慧文醫師表示,新生兒的基礎代謝、散熱速度快,未適當包覆,易有失溫風險;但全身包過緊,也可能出現「假性發燒」!
  • 不哭妙招
    由於新生兒心跳每分120~160下,呼吸每分鐘達30~60次,明顯超出大人很多,正因為身體代謝循環快,衣著包覆不能 以成人標準看待。為了兼顧保暖與舒適感,建議小Baby穿衣,掌握「比大人多一件」的原則。夏季時,除了紗布衣之外,可再替寶寶穿上一件棉質外衣;而冬天除了紗布衣、棉質衣,爸比媽咪還可視氣溫下滑程度,適時為孩子添加外罩的嬰兒睡袍或襪套。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生原因
發生原因很多,某些特定食物、腸胃疾病或是便秘都有可能引起小兒脹氣。以食物來說,小寶寶的主食~奶類,本來就是容易產氣的食物,此外在喝奶過程中吸進過多空氣或是喝奶後未做好排氣動作都會造成脹氣;較大孩子則可能是攝取過多豆類、蛋類等食品所引起。
若是疾病所引起的脹氣,則可能是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腸胃炎、或是嬰幼兒腸絞痛、腸套疊、腸阻塞、腸扭轉、腫瘤等。此外便秘、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乳糖不耐症或是腸道中產氣過多,也都會造成腹脹氣。

出現症狀
肚脹、打嗝、腹鳴、放屁等都是主要症狀,基本上脹氣不是病,但卻是許多疾病的表徵或前兆之一,所以要先找出產生脹氣的真正原因,判別是病理或構造上的原因,還是腸道功能出了問題。

治療方式
在找出真正的病因前只能先採取症狀治療,或是給予消脹氣藥物。

居家照顧注意事項:
若是肚子脹得像小青蛙,敲起來硬硬的像敲小鼓,甚至是一碰小兒的肚子就顯出極端痛苦的樣子,並伴隨有精神意識不佳、高燒不退、嚴重嘔吐(甚至是吐膽汁、吐血)或血便等症狀,則可能是腹膜炎或腸穿孔的前兆,一定要先立刻送醫。
若只是輕微的脹氣,以小BB來說,首先要留意餵奶方式、注意排氣的問題;1歲以上寶寶則要減少攝取豆類、次級澱粉類(芋頭、馬鈴薯或糯米等不易消化的澱粉)等容易產氣的食物,或是以減少奶量、改喝優酪乳等方式來善脹氣。
此外以薄荷油(最好不要用白花油或萬金油,因含有其他成份會使小兒皮膚過敏)在肚臍週圍輕輕按摩(可促進腸胃蠕動並幫助排氣)、讓寶寶趴睡、或是使用溫水袋(注意不要太燙,外面要包裹一層毛巾)放在腹部,都可舒緩寶寶因脹氣所引起的不適,但若是情況一直未能改善,最好還是請醫生診治。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到底在哭什麼?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周怡宏

初為人父母者,最常也最早與寶寶的接觸方式,除了抱撫之外,恐怕是啼哭了。能夠以聲帶發聲的動物中,再也沒有比人類寶寶的出生後啼哭,更可以表達出不同的內在需求或外在原因了。雖然大多數的媽媽們,都會很快地學會藉著寶寶所發出的聲音音頻高低及表情變化,分辨出孩子的喜怒哀樂,然而仍有許多父母深受嬰兒啼哭的困擾。因此,希望藉由本篇能為育兒中的父母,做最有效的解答與幫助。

寶寶為何哭不停?

小萱是個一個多月大的小女嬰,已有連續一週夜間哭鬧不止,媽媽帶來醫院檢查才發現她得了腸絞痛,醫師詳細向媽媽解說後,交代媽媽仔細做腹部按摩消脹及安撫的動作後,就讓他們回家了。在門診同時,另外一位約五、六個月大的男嬰,也是因啼哭不已而來檢查,但他併有血便出現,醫師檢查後認為有腸套疊的可能,需馬上施予治療,否則會有腸子壞死的情況;看到這裡,您會不會覺得一樣的啼哭,差別何以會如此大呢?

啼哭背後的原因

所有的嬰兒都自然地以哭聲當成唯一與外界溝通的管道。哭聲通常可以表示飢餓、口渴、疲倦或不舒服。但是仍必需小心,若是嬰兒啼哭無法安撫,較平常持續更久,或者音調與平時迥然有別,即應注意是否有潛在疾病。

我們將啼哭原因依種類不同分為四種:

  1. 生理需求無法滿足。
  2. 心理上的需求。
  3. 身體疾病的表現。
  4. 外在原因。

家長應該重視並且了解的是,生理需求的因素最為常見,而第3及第4種的身體疾病及外在原因,則最需要先予以排除,也最容易因疏忽釀成巨大災難(例如因腹股溝疝氣造成箝塞,卻因未察看尿片而當成腸絞痛,導致數天後腸子壞死)。若從年齡做嬰兒啼哭原因的探討,也可以有助於快速判斷最具可能的病況,而可早日診斷與接受治療。依年齡分成3階段(附表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除了生理及心理因素外,不同年齡常見的啼哭原因是明顯不同的。

從哭聲探知一二
應先排除急症的可能性
依症狀給予治療

兒科醫師的建議

以上林林總總的說明各項嬰兒啼哭原因及臨床表現,應可提供家長很好的參考及做為處置的依據。我們仍提醒以下數點:

* 應立即就醫者──

  1. 夜間突然大哭:疑為發燒、脹氣或中耳炎。
  2. 黃昏及夜晚厲害啼哭:考慮母乳分祕不足,或若哺乳正常,疑為皮膚發癢或腸絞痛。
  3. 間歇性哭:一陣激烈啼哭後又平靜,且反覆出現,可能是腸痙攣的絞痛。
  4. 持續大哭:食慾也明顯減退,要懷疑脹氣及中耳炎疼痛引起。

* 安排兒科醫師檢視──

常在餵奶後啼哭起來:多發生在三個月以下寶寶,因腸胃發育不佳,造成腸脹氣而不舒服。

* 可以放心而不必進一步檢查──

包括:餵他喝奶,食慾很好(飢餓);未到喝奶時,餵予稀釋果汁即停止哭泣(口渴);環境改變或帶養者不同導致啼哭(害怕心理)。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猝死症  

嬰兒猝死症和熱性痙攣,這兩個乍聽起來很可怕的病症,發生率到底有多高?父母有沒有辦法預防?如果發生了,寶寶是否會有其他後遺症?以下文章將為您揭開謎底。

什麼是嬰兒猝死症?
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簡稱SIDS )是指寶寶在睡眠中發生無預警、突然死亡的狀況,發生原因醫學界目前仍沒有定論。台安醫院小兒科醫師黃守仁指出,這種病症常發生在2~4月大的寶寶身上,大約數千名新生兒中有一名,所以父母不必太過擔心。

預防嬰兒猝死症
黃守仁醫師表示,嬰兒猝死症很難有效預防,但是父母若能注意以下事項,或許就能降低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

  • 前胎有類似狀況︰
    是前胎寶寶有發生嬰兒猝死症的父母,這胎必須特別小心孩子的各項反應,因為某些家族在「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的確較高些。

  • 避免趴睡︰
    小兒科醫學會指出,新生兒趴睡容易發生窒息,因為寶寶的肌肉力量不足,控制頭部轉動的頸部肌肉較弱,若寶寶的口鼻被外物掩蓋住,自己不易把臉移開,就容易發生窒息。所以根據研究發現,寶寶不趴睡,嬰兒猝死症的死亡率會降低一半。

  • 注意寶寶生病時的狀況︰
    寶寶生病時若有呼吸道方面的症狀,如︰咳嗽、鼻塞,要立即就醫,並在照顧上特別留意,以免產生無法挽回的後遺症。因為寶寶的上呼吸道及氣管狹小,可能會因為發炎、感染、分泌物增加而阻塞,導致身體缺氧,發生窒息死亡。

  • 注意空氣流通︰
    冬季不要因為怕冷而將室內對外的窗戶緊閉,房子內空氣要流通,才能給寶寶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此外,避免和寶寶同床共眠,因為有些熟睡的父母,可能轉身壓到寶寶而不自知,或者太厚的棉被壓住寶寶而不自知。同時小寶寶睡覺時不要穿太多,寶寶被包的過緊,會有流汗、焦躁不安、長痱子、呼吸急促等問題,所以注意過熱或過冷的環境對寶寶的呼吸系統都不好。

  • 儘量餵母乳︰
    母乳中的保護因子,可以減少寶寶呼吸系統被感染,並減少過敏反應。而且據說寶寶喝母奶,其吞嚥和呼吸功能都會有較佳的協調能力。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我的寶寶今天為何反常一直哭個不停,怎樣抱他也安撫不好呢?」這種情況在為人父母養育兒女的經驗中雖不常發生,但卻帶給父母未知原因的不安,而往往會在半夜裡抱到急診室來求診。從醫師的思索病因角度來看:嬰兒即無流鼻水、咳嗽、又無明顯症狀產生,這對急診醫師而言亦是充滿了考驗。嬰兒本身即無言以對,唯有倚靠臨床醫師高度的警覺性與經驗,詳細的詢問病情並由理學檢查及實驗室數據來找出潛在原因再做診斷與處理。

●嬰兒為何會啼哭不停,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做概念性的描述

  1. 非器質性的原因(即非疾病本身造成的):
    諸如饑餓中的嬰兒、尿布濕了、排便、嬰兒未獲得真正的滿足或因已成長到有分離焦慮而有不安全感等諸多因素發生。初為人父母碰到這種情況常會有不知所措感,這些需要花點功夫從書本上及養育子女的實驗經驗中學習而得。
  2. 器質性的原因(即因疾病本身不舒服所引起的):
    排除了上述原因,這方面醫師會從頭到腳做詳細的身體檢查及病情詢問。

茲將常見的原因例舉如下:

  • 外面體表的原因:
    嬰兒是否有未被注意到的傷口、被針等尖銳物刺到、或被蚊蟲、昆蟲咬到等情況,這些往往是嬰孩居家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小意外。
     
  • 腸胃道引起的原因:
    嬰兒腸絞痛,這是醫師們較常見的原因,往往二、三個月大的孩子剛開始時餵奶都是好端端的,為何近來每逢喝奶時或喝完奶後就愛哭,特別是容易發生在夜裡,哭鬧的尖叫聲讓父母於心不忍,這時的孩子檢查起來外觀可能全然無線索,若詳加注意些,可能會發現有點腹脹、排便較稀軟、酸臭些而已。
    為何孩子會如此哭鬧,學者們的說法不一,腸胃道自主神經協調不平衡,對牛奶成份過敏及腸子不正常的蠕動是大多數專家支持的論點,找到了原因處理就容易了。但偶而亦有對藥物效果不理想的幼兒,幸而隨年齡的成長,症狀逐漸會有所改善。便祕亦是一種常見的原因,嬰兒因排便困難,數日未解,解乾塊便,甚或發生肛門口裂傷造成不舒服而哭鬧。在醫師做過肛門檢查證實後,予以灌腸解除,往往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腸套疊亦是偶而會見到的急症,嬰兒會有一陣一陣的急促哭鬧聲,尤以六到九個月的幼兒較常見,啼哭以外的時間卻又顯的平靜,其原因歸咎於套緊了解不開的腸子。除此外尚有嘔吐的現象,有可能觸摸到腹部套緊腸子形成的腫塊,可見到草莓樣血便,這是因為套緊的腸子後來已經發生病理上缺血壞死的現象了。事實上臨床兒科醫師高度的警覺性,可以早期以腹部超音波證實,或以肛診檢查出尚未解出的草莓樣血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或者可免於外科手術。闌尾炎、腸扭結等原因雖少見卻是不可耽延的疾病,嬰兒亦會因疼痛而哭啼或嘔吐;醫師檢查後認為是腹部的異常,加上嬰兒有點溫熱以及實驗室的數據就會考慮腹剖探查,以究原因。

     
  • 感染引起的原因:
    哭啼的嬰兒來求診時一般若有發燒的現象,則比較好找出原因。因為常見的被感染器官不外乎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腦神經系統及中耳。但若嬰兒不發燒就必須靠醫師仔細的檢查身體及詳細的詢問病情來探索病因。克沙氏病毒、皰疹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嬰幼兒咽峽炎、口腔潰瘍,不僅會使嬰兒哭啼亦會有拒食的情況,醫師們可經由口腔的檢查,告知家長孩子哭啼的原因。躲在耳朵內的急性中耳炎亦因發炎脹痛而會使孩子顯得燥動不安,哭鬧不已。有經驗的醫師們會靈巧的使用耳鏡找出真正的原因。至於泌尿道的感染,只靠外在的檢查及詢問是很難找到病因的,醫師會安排尿液檢查以求証實。

骨骼肌肉軟組織引起的原因:
細菌性的關節炎,病毒性的肌肉炎等,臨床亦偶有所見,觀察細微的父母會在換尿布穿衣服時,發現觸摸到孩子的腿即會疼痛的哭啼,嬰兒常會自動保持曲膝收腿的姿勢。病理學上紅腫熱現象往往是沒有同時存在。前者一經診斷是必須馬上接受完整的抗生素治療甚或外科輔助治療,以避免發生任何關節的破壞。是否有骨折的發生亦是需要涉想到的。特別是產程有困難的,曾發生摔跌的嬰兒,當觸碰到裂傷的部份,孩子會有啼哭的情形,一般的X光攝影可以幫忙找出受傷的部位。

 

腦神經系統方面:
高頻率哭啼的嬰兒有拒食,體溫不穩定或前囟門有突起的現象時,則應考慮罹患腦膜炎的可能性。頭部是否有碰撞,造成顱內的出血,亦是讓孩子哭啼的原因之一,醫師會安排腰椎穿刺檢查腦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來証實。

哭啼不停的嬰兒常會帶給父母不知所措和不安的感覺,但經驗豐富的兒科醫師會細心且有耐心的來為嬰兒找出真正的病因所在,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根據專家評估,仍然會有少數的情況是找不出原因的,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病情尚在早期階段還未明顯的發展表現出來,因此病家和醫師們的密切保持連絡和追蹤檢查亦是必要的。往往這些孩子就在後續的複查中找到真正的原因。

孩子們能在健康、平安、穩妥中成長,是為人父母由衷的期盼和心聲,健康的孩子們從他們的身上和微笑裡,我們似乎隱約看到無限寬闊的未來。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班族哺餵母乳之方法

母乳是大自然中唯一針對嬰兒設計的食物,吃母乳的嬰兒較健康、聰明,聰明的媽媽應該哺餵母乳。

餵母乳原則:

職業婦女在坐月子期間哺餵母乳的方法與一般婦女無異。回到工作崗位後,必須把嬰兒託給別人時,只要事先將母乳擠出收集冷藏或冷凍,交由家人或褓姆回溫餵寶寶,返家再繼續親自哺餵母乳。

哺餵母乳的方法: 

  1. 您可在上班之前或是前一天晚上先擠好乳汁保存,當您上班時交給褓姆餵寶寶吃,也可以在上班休息時間擠,放在冰箱或自備的冰桶內,帶回家給寶寶第二天吃。
  2. 擠出的乳汁要置放於涼爽處,您工作的地方如果沒有冰箱,可用保溫瓶或保 溫箱,如用保溫瓶,可一早就裝進冰塊,讓瓶子冰冷,然後把裝進冰塊,讓瓶子冰冷,然後倒出冰塊,裝進乳汁,如用保溫箱,可裝些冰塊在底下,然後把裝好乳汁的容器放上,這樣冷藏直到回家。

母乳儲存時間: 

  1.  奶水置於室溫,初乳可存放12~24小時,成熟乳可存放6~10小時。
  2. 奶水置於冷藏室內,成熟奶至多可存放5天。
  3. 奶水置於冰箱,如冰凍層與冷藏室同門,可存放 2週。冰凍層與冷藏室不同門,可存放 3~4 個月。獨立之冷凍室,恒溫零度,可存放 6~12個月。
  4. 在冷凍室解凍但未加熱之奶水,放於室溫4小時內仍可使用,不可再冰凍。
  5. 將擠出之乳汁直接放入有蓋的清潔玻璃瓶、塑膠瓶、或母乳袋中,密封好,並預留一些空間以便乳汁冷凍後膨脹,擠一次奶用一個容器為原則,在容器外貼上擠奶日期和時間。
  6. 母奶經過冰凍便分層而不均勻,需輕輕搖勻,假如母奶是一小量裝的,可混在一起,放於流動的溫水裡,使其達到適溫,再用奶瓶或湯匙或杯子餵寶寶,不要放在爐或微波爐上直接加熱,以免過熱把養分破壞,只要溫好寶寶要吃的量,不夠再添加。
  7. 擠奶的次數看您離開寶寶的時間多久而定,通常最好不要超過四小時,如果您的寶寶剛出生不久且吃的較頻繁,那麼擠奶的次數就要更多,才不會有漲奶的痛苦或漏奶的現象,如果乳汁在不適當的時候流出來,而無法擠奶,可以彎曲手臂,用手臂稍微用力壓住乳頭一至二分鐘即可止住,但這種方法不能常用。
  8. 不要因為母奶在開始擠時比較少而灰心,熟練就可擠出足夠的母乳量,每一次擠的量不一定是一樣的,有一些媽媽在餵奶以後,還可再擠30~60CC的奶汁出來,因餵奶以後,乳腺通了,乳汁較易流出來。
  9. 母奶雖然比其他的奶較不易長細菌,但仍應使用清潔的奶嘴、奶瓶、杯子、湯匙。
  10. 教導褓姆哺餵母乳的重要性及冰過或冷凍奶的使用方法,使能配合。

乳脹之處理: 

一、手擠法:

此法最有效方便,任何哺乳婦女都當學會這種方法,乳腺分泌暢通,舒解乳脹。

★手擠步驟:

  1. 徹底地洗手。
  2. 舒服地坐或站著,將容器靠近乳房。
  3. 將大拇指及食指放在乳房上方乳暈處,食指則放在乳房下方乳暈處,兩指相對為C型。
  4. 大拇指及食指往胸壁內壓。
  5. 以大拇指及食指壓乳頭後方的乳暈,如此才能壓到乳暈下的輸乳竇。
  6. 壓擠時應該不痛-如果會痛,應考慮技巧不對。剛開始可能沒有奶水,但是擠壓幾次後,奶水開始滴出,如果噴乳反射活躍的話,奶水會如泉水噴出。
  7. 以同樣方式擠壓各個方向,以確定乳房的奶水都被擠出。
  8. 一邊至少擠3~5分鐘,直到流量變緩,換邊擠壓,兩邊乳房可交互擠壓,可以同側或異側手擠乳房,可換手。
  9. 手指不要沿著皮膚滑動,不應擠壓乳頭,壓或拉乳頭就如同嬰兒吸乳頭一樣,是無法吸出奶水的。
  10. 剛開始頭幾天,奶水可能不多,適當的擠奶可能需要20~30 分鐘,短時間內無法擠完。

二、擠奶器使用法:

多數職業婦女喜用這種方法,若技術熟練,耐心收集,您會收到 120CC的乳汁,市售擠奶器種類多,應仔細閱讀說明書。

★擠奶器使用須知:

  1. 第一次使用時,吸奶罩杯必須分解後再放入沸水煮十分鐘消毒。
  2. 每次使用後應徹底清洗並晾乾。
  3. 經常保持清潔乾燥以備隨時使用。
  4. 可兩邊乳房交替抽吸,若無乳汁流出,以熱敷按摩或深呼吸後再抽吸。
  5. 塑膠瓶或玻璃瓶都可以當作儲存容器。
  6. 奶水先於冷藏室涼了後,再放入冰凍。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常見的健康問題     

發 燒

  • 症狀
    正常溫度為攝氏37度,幼兒體溫增加到38-39度,甚至高達40度以上,表示已受細菌或病毒感染。

  • 處置
    去除一部份衣物使溫度散發盡量給予大量飲水,使體溫下降。以溫水擦拭身體。小孩有發燒喉嚨痛 時,應依醫師指示服藥,不可因症狀消失而停止,否則可能引發風濕熱,甚至造成風濕性心臟寎。 

尿布診

  • 症狀
    一般反應為廣泛性紅斑,表面粗糙如牛皮紙,嚴重時會出現水泡或膿包。

  • 處置
    1.勤換尿布保持皮膚乾爽 2.大小便後將臀部洗乾淨 3.皮膚發炎較厲害需就醫。

腹 瀉

  • 症狀
    大便次數增加或變稀。次數每天一、二次至十~二十 次不等。多由病毒引起。

  • 處置
    急性時預防脫水及併發症,慢性則應避免造成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均需就醫診斷治療。可稀釋牛奶的濃度或改用不含乳糖的奶粉來改善情況。

水 痘

  • 症狀
    發疹前一天會有輕度的發燒、倦怠感、食慾不振。開始時疹子和一般丘疹相似,隨後出現小水泡。數小時內破裂而成痂皮。

  • 處置
    從發疹前24小時到發疹後全部乾燥成痂皮為止都會接觸傳染。水痘會發養,抓破會留下疤痕,請就醫改善。水痘患過一次終身免疫。

便 秘

  • 症狀
    大便質地較硬、堅實、次數變少或數天才有一次大便。

  • 處置
    吃奶的孩子,由於消化完全,殘渣較少只要加上副食品或大量果糖的白梅之可改善。較大小孩增加含量較多的蔬菜水果,減少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十大睡眠問題破解法   

找出原因根絕睡眠惡習

許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貝比為什麼總是精力旺盛,一下子就醒了呢?」其實想改善寶寶的睡眠習慣,擁有優質的睡眠時間,也不難!李龍鳳認為,只要找出影響睡眠背後的原因,問題多半可以迎刃而解。寶寶半夜啼哭的原因有哪些呢?

  • 嬰兒期:
    1. 饑餓 2. 氣質 3. 胃食道逆流 4. 嬰兒腸絞痛 5. 長牙

  • 幼童:
    1. 生活常規 2. 環境不佳

打造優良睡眠環境

父母若是能提供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寶寶自然就能享有優質睡眠。李龍鳳強調,所謂安靜的環境並不代表要保持絕對安靜,甚至是一點聲音都沒有,只要少干擾,不要突然出現很吵雜的聲響即算過關。

  • 養成獨睡習慣:
    寶寶當然要和爸媽睡在一起囉!這樣才方便照顧。其實讓嬰幼兒與父母同床共枕,很容易打斷孩子的睡眠,並不是很適當的舉動。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無自主能力的嬰幼兒,如果與父母同睡,蓋了過於厚重的棉被,反而會有窒息的危險,再加上大人睡眠時會發出輕重不一的聲響,自然會影響孩子。
    其次,在孩子六個月大左右,就會開始有分離焦慮,需要時時刻刻感受到照顧者的氣息與陪伴,所以如果父母在孩子三~四個月時,錯過了養成孩子獨立睡眠的習慣,那麼就得等到孩子三歲之後,分離焦慮逐漸消失時,才有機會再著手訓練了。
    如果寶寶起初不肯單獨睡,媽咪可以把小床搬到大床旁邊,接著再用布簾擋住,藉以隔開孩子;不論孩子如何哭鬧,媽咪都得堅持,不可以讓孩子上大床。
     

  • 安全的環境:
    除了讓寶寶在睡眠時不受打擾之外,營造安全的睡眠環境也同等重要。建議六個月以下的寶寶小床周邊要避免擺放柔軟、膨鬆的物品,如:枕頭、毛巾、太厚的被子等,以免有窒息的危險。
    除此之外,許多父母會認為小嬰兒沒有抵抗力,將寶寶包的圓滾滾,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只要將室內維持在舒適的24~26℃之間,寶寶是不用特別穿太多的。而為了讓寶寶有畫夜的區分,在寶寶睡眠時,也可以將燈光調暗。

Part2:改正寶寶睡眠惡習

依傳統的說法,吃的好睡的飽,寶寶的成長發育就不會有問題。何雲鳳說明,新手媽咪免不了會擔心寶寶睡眠時間過長或是不足,不過,若是孩子平常的作息正常,家長就可以判斷,孩子可以依需求來調整睡眠時間,不必過份擔憂。

3個優質睡眠習慣養成必勝法

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才能打造優良的睡眠品質,也才能讓寶寶發育的更好。何云鳳表示,所謂的優質睡眠需包含生理及心理的穩定。像是:睡的沈不沈?時間固不固定?等。

那麼如果孩子的睡眠時間很不固定時,該如何改正呢?何云鳳說,一般在一歲左右的孩子會建議10點就上床睡覺,隔天8~9點間起床,下午3~4點間再小睡一會兒;同時為了避免影響夜間睡眠,在晚間5~6點間就不要再讓寶寶睡囉!除此之外,非常有育兒經驗的何云鳳也指出,有些錯誤的育兒觀念,的確會搞得媽咪筋疲力盡。
 

  • 小瞇兩分鐘有什麼關係,又不會影響夜間睡眠!錯!

    有時媽媽會認為,讓寶寶小瞇一下就應該無所謂,但影響可大了!如果媽咪不小心讓寶寶小瞇了五分鐘,那麼晚上可能得與寶寶奮戰到三更半夜,讓媽咪一個頭兩個大,情緒自然也大受影響。要謹記,當孩子不小心睡著時,一定要立刻將孩子吵醒,帶孩子出走走走,或是陪他玩,務必將瞌睡蟲趕走。
     

  • 孩子被吵醒,好可憐,再讓他多睡一會兒吧!錯!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對寶寶的睡眠也有幫助。記住囉!不論寶寶前一天多晚睡,隔天早上9點左右一定要立刻把孩子叫醒,以免淪於可怕的惡性循環中。
     

  • 嗯!先哄騙小孩睡覺後,再起身做事比較方便!錯!

    許多家長會有陪小朋友睡覺的習慣,但在孩子睡著之後,家長又會起身繼續工作,這是非常失算的做法。因為小孩非常聰明,他心理明白,「等一會兒媽咪就會離開。」因此,如果家長經常用哄騙的方法讓他上床,那麼要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起來玩。

    建議不論寶寶聽不聽得懂,家長都必需告訴孩子,「媽咪只是先陪你睡,待會還有事忙,忙完了就會上床囉!」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媽咪的行蹤,避免孩子產生分離焦慮;而且在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後,孩子也比較不會情緒緊張,自然可以一夜好眠。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入「骨」    

 國泰醫院營養師 王儷燕   

鈣質是維持健康骨骼不可或缺的營養,無論是成長中的小朋友、哺乳期婦女或是老年人,都需要多一點的鈣質補充,媽媽們在烹調時,可以多選用含高鈣的食材,讓一家大小都能營養入「骨」。

莧菜吻仔魚粥:
材料 白米、吻仔魚、莧菜

作法 1. 莧菜洗淨,剁碎備用
2. 白米洗淨,加水煮沸,熬成粥狀。
3. 加入吻仔魚。
4. 加入莧菜並調味,小火再煮約10分鐘即可。

營養小常識

鈣質最好的來源是食物,含量最多的是奶類或乳製品,另外,帶骨的小魚乾、吻仔魚、豆腐、豆花……,蔬菜中的甘藍菜、綠花椰菜、莧菜、芝麻……等,都有豐富的鈣質。

飲食增鈣妙方

很多食物中都含有鈣的成份,但是怎麼料理,才能將其中的鈣質完全提升出來,便於人體吸收呢?請看營養專家的建議︰

  1. 由於鈣容易在酸性環境中游離,因此煮大排骨湯時,可以添加醋或檸檬,使得骨頭中的鈣質較易釋放出來。
  2. 製作沙拉時,可以多用含鈣較多的綠葉蔬菜或豆製品。
  3. 煮湯時或製作點心時,不要忘了添加牛奶(玉米濃湯、海鮮濃湯…與牛奶都很對味)。
  4. 吃飯時,可以在飯上撒些白芝麻或黑芝麻,不僅營養、美味,又美觀。
  5. 乳酪也可以入菜,能夠增加食物風味、提高鈣的攝取量。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訓練寶寶如廁要領    

寶寶便在褲褲了!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淡水分院主治醫師張思玟 
攝影/陳炳煌 演出/媽咪王梅雀•bobo徐奕辰



「今天工作總算結束了,趕快回家陪寶寶吧!」辛苦的爸爸媽媽,在工作結束之後,都想趕快回家,逗逗可愛的寶寶,因為寶寶的笑容正是治癒疲勞身心的良藥。沒想到,寶寶上一秒才笑嘻嘻的,下一刻馬上哇哇大哭,直到聞到陣陣撲鼻臭味,才發現是寶寶便便了!如何訓練寶寶如廁,是所有爸爸媽媽必經的課程,掌握要領,就能減少親子間的摩擦!

 

訓練的黃金時機

寶寶出生後未滿1歲,走路也還不太穩,在某些能力未發展完善的狀態下,對他來說,學習如廁是相當困難的事。不過,

只要爸爸媽媽把握關鍵時機,就能輕鬆訓練寶寶如廁!

適合的年齡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淡水分院主治醫師張思玟表示,要訓練寶寶學會聰明大小便,可以選在寶寶1歲半至3歲間。這段期間內,寶寶開始會走路,並表達特定的話語,神經發育也趨於成熟,漸漸能夠控制擴約肌,憋住自己的便便,如此一來,就能方便讓爸爸媽媽進行訓練。不過,每個寶寶達到以上條件的年齡不一致,如果寶寶到了1歲半,身心發展及語言認知能力尚未成熟,爸爸媽媽也不用急著訓練他,可視情況而定。
張思玟醫師提到,根據一般常見情形,女寶寶的語言發展會比男寶寶還早開始,所以訓練女寶寶的時間點,也可能比男寶寶稍早一些。

適合的季節
張思玟醫師表示,爸爸媽媽可以選擇夏季,做為訓練寶寶大小便的季節,有些家長為了使寶寶的小屁屁透氣,偶爾不讓寶寶包尿布,在訓練寶寶如廁時,夏季穿著的衣物較輕便,就可以輕鬆幫他穿脫褲子,就算寶寶不小心尿濕褲子,也比較不會著涼。

適合的日子
爸爸媽媽剛好放長假可以待在家中陪伴寶寶,也是個訓練的好時機,例如有些媽咪會向公司請育嬰假,這段期間就相當適合訓練寶寶如廁。基本上,要選擇家庭環境不會有太大變動的時期(例如:搬家),才能讓寶寶保持平常心,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效果也較佳。

 

寶寶的如廁密碼
爸爸媽媽在帶寶寶的過程中,可能曾發現他在排便前,會出現某些特殊的姿勢和動作,只要仔細觀察、把握這些特殊訊號出現的時間點,帶著寶寶到小馬桶「解放」,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知道,這個地方是他解便的專屬場所。

  • 密碼1─尿布乾燥
    張思玟醫師表示,如果爸爸媽媽注意到寶寶的尿布,能夠連續2小時以上都維持在乾燥狀態,代表寶寶已漸漸能忍住尿意,由此可推斷,控制擴約肌的能力也將越來越完善,已開始邁入訓練如廁的好時機。

  • 密碼2─玩樂中突然停頓
    寶寶正拿著心愛的玩具,玩得起勁的同時,突然站在原地,一動也不動,或是蹲下來,做出奇怪的表情,甚至是屁股翹高等,都可能代表寶寶已經察覺自己的身體正準備要大小便了,只是動作快了一步,還來不及在口頭上表達他的需求,但這都是給爸爸媽媽的小小暗號。

  • 密碼3─情緒或口語表達
    當寶寶的尿布濕了,便開始哇哇大哭,代表他已經感到不舒服,藉此提醒爸媽幫他換尿布;或是當爸爸媽媽對寶寶發出指令時,寶寶能夠聽懂,而達成爸媽要求時,也表示他能夠透過聆聽,學習週遭事物。有些發展較快的寶寶,當他希望如廁時,還會明確說出他想上廁所,甚至是直接跑到小馬桶旁邊,做出預備動作,讓爸媽更明確了解,他已做好如廁訓練的準備。

  • 密碼4─行為模仿
    寶寶一旦開始喜歡在爸爸媽媽身邊跟前跟後,並有樣學樣地模仿各種動作,爸媽就可以在自己如廁的時候,順便將寶寶帶在身邊,直接教導他學習如廁的步驟及動作,甚至讓寶寶模仿坐馬桶,寶寶覺得有趣之外,也可省下爸媽不少時間。

  • 密碼5─生理時鐘
    每天花少少幾分鐘,記錄寶寶的大小便時間,經過一段日子,可能會發現他的大小便時間是固定發生在某一時間點;原來,寶寶的解便時機,也靠生理時鐘控制。爸爸媽媽就可利用這點,一到寶寶每天固定如廁的時間,就趕快把寶寶帶到廁所,教導他如何大小便,等寶寶年紀再大一點,他也能夠知道,必須自己坐到小馬桶上進行排泄。如廁方法-男女大不同

男寶寶與女寶寶的如廁方式有所不同,依照性別請爸爸媽媽來教導,寶寶可以藉由模仿,學習也能更快!

  • 男寶寶如廁
    在教導男寶寶時,可以請爸爸帶領。首先,爸爸示範脫褲子與坐上馬桶的動作,等寶寶要實際學習的時候,從旁稍加協助,幾次後就可放手讓他試試看。等男寶寶年齡稍大一些,爸爸就可以教他站著上廁所的方法,除了瞄準小馬桶之外,也要扶助男寶寶的泌尿器官,輕輕甩一甩,告訴他這樣才能算尿乾淨。

  • 女寶寶如廁
    女寶寶如廁的動作較為簡單,只有蹲與坐兩種方式,媽咪親自示範動作後,再提醒她小屁屁要對準馬桶內的洞,就能讓她知道正確的大小便動作。此外,媽咪也要叮嚀女寶寶,上完廁所後,必須用衛生紙擦淨,動作是由前往後(由尿道擦至肛門),才能避免尿道感染。

小凳子輔助
成人馬桶對寶寶來說,還是有些偏高,導致寶寶在上廁所的時候,雙腳可能會下意識打直,但在大腿與軀幹呈彎曲的情況下,才容易促進解便,所以爸爸媽媽可以準備一個兒童用的小馬桶,如果直接用成人馬桶則需再準備一張小矮凳,放在寶寶的雙腳下方,讓他的腳能夠彎曲著地。

爸爸媽媽適時出聲幫助
寶寶在馬桶上坐了好久,就是沒有任何排泄物出現,爸爸媽媽又擔心便便沒有排出,堆積在體內,對寶寶的身體不好;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在旁邊發出「嗯嗯」的聲音,誘導寶寶一起發出聲音,可以讓肌肉更有力量,幫助排便。寶寶被帶到小馬桶旁邊的時候,剛開始可能不曉得爸爸媽媽的目的是希望他上廁所,不過,在每次如廁的時候都讓他聽到「嗯嗯」這個語助詞,如此潛移默化,到最後寶寶也能明白:「啊!爸爸媽媽要我上廁所了!」。

「解放」後需給予鼓勵
在寶寶排出大小便之後,爸爸媽媽可以讓他看看自己的排泄物,讓他知道自己很厲害,告訴他:「好棒喔!你可以嗯出這麼多便便,做得很好喔!」。張思玟醫師表示,通常1歲以上的寶寶,都能感受到成人的情緒,所以爸媽們不要吝嗇鼓掌,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因為他做了這件事,而感到很開心。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喝多少水才夠?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專科醫師許淑埜
模特兒/漂亮寶貝千涵
攝影/皮可米寶寶寫真(02-29234000)



3、4個月的小寶寶還沒添加副食品,飲食完全以喝奶為主,
不論母奶或奶粉沖泡,攝取了其中近80%的水分,幾乎等同一天所需的水量
然而,當寶寶6個月,父母若能聰明的適時、適量把關,為他補充水分,
不僅能養成他喝水的好習慣,將來也較不會產生肥胖、蛀牙等問題。



輕鬆掌握5原則

玫芳已經開始讓6個月大的寶寶進食固體食物,由於寶寶的活動量愈來愈大、新陳代謝也變快,她開始思考要餵寶寶喝水,讓寶寶去學著習慣水的味道,可是不知道該讓他喝多少量才恰當。於是,玫芳詢問了也生過小孩的同事及友人等想法,有人認為不一定要堅持餵寶寶喝多少水,只要寶寶有喝就好了。也有人說,如果寶寶喝不慣沒有味道的開水,可以在水裡加一些葡萄糖,讓水喝起來甜甜的。一時間眾說紛云,讓她不知該採用誰的意見。

妳家寶寶水喝對了嗎?
吃副食品的寶寶才讓他喝水
如何適量的餵寶寶喝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專科醫師許淑埜表示,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他們完全以母奶、牛奶為主,只需如此,每天所攝取的水分就相當足夠。而4個月的寶寶,若已經有在補充副食品,每天所攝取的總水分,最少是每公斤100cc,而多數小孩都能喝到150cc。

不過,由於有些家長擔心寶寶對副食品會過敏,因而延後補充時期,許醫師直言,「通常我們會建議家長最慢延到寶寶6個月,就要替他補充副食品。」但無論父母預計何時讓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我們還是提醒家長,等到嬰兒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再幫他補充水分,否則還是以牛奶和母奶的水分為主,不建議餵他喝水。

水喝太多,擔心抽筋
至於是否曾遇過喝太多水、或喝太少水的寶寶案例,許淑埜醫師認為,現在家長的常識很好,不太常見到類似狀況。不過,曾遇過家長因為換了奶粉品牌,沒注意到奶粉與水的比例,而不小心讓寶寶攝取過多的水分,造成水中毒。

許淑埜說明,由於每家廠牌的小勺子刻度不同,像有些廠牌是一勺子約泡30cc;有些則是一勺子泡60cc,有家長換了奶粉品牌後,沒注意到各家的比例不一樣,以原來的比例去泡奶粉,造成牛奶太稀,寶寶沒吃飽,反倒喝更多牛奶,在這情況下,寶寶體內的水分過多,引發水中毒情形。

通常寶寶水喝太多,他的表現症狀是會抽筋、看起來沒什麼活力。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寶寶的腎臟還在發育,處理水分的能力沒那麼好。讓他們喝太多水,水分不但無法完全排出,反而可能造成血液裡的水分太多、血液裡的含鈉量太低,電解質失調,嚴重還可能會誘發抽筋,發生神經學等相關異狀。

至於有人提到可以觀察寶寶的臉部是否浮腫,來判斷他是否水喝太多,對此,許淑埜醫師表示,「即使寶寶水喝太多,不太會表現在臉部,最主要是表現在血液中。如果寶寶的臉有腫的情況,可能是其它病因所引起。」

水喝不夠,尿量減少

寶寶不愛喝水,大人要耐心的餵,即使只喝一點點。

身為父母,如果想判斷寶寶的水分是否充足,許醫師說明,可以從這些症狀來判斷,像如果寶寶出現了活力不佳、眼窩凹陷、皮膚彈性不佳、哭泣沒有流淚、換尿布發現尿布重量變輕,不僅尿液不足,而且顏色深、味道重,以及口腔黏膜較乾,嘴巴張開沒有口水,在正常情況下應是溼潤的狀態等,這都可能是寶寶的水分不足。」

除了以上面情況來判斷寶寶的水分喝不夠,另外,如果父母發現寶寶最近的便便比較乾硬,解便花得時間比平常更久,可能是寶寶有輕微的便祕情形。寶寶之所以會便祕,主因多為水分攝取不足。許淑埜指出,「這時父母必須要耐心,每隔一段時間就替寶寶補充水分。」像有些寶寶不喜歡喝水,大人就得不厭其煩的間隔一陣子就餵他喝水,即使寶寶只喝一點點。

另外,假如寶寶是因為生病,像發燒、腸胃炎等,而導致胃口變差,也使得水分攝取不足,這時,大人是否能直接幫寶寶補充水分?對此,許淑埜醫師解釋,「關於這點,經過與其他小兒科醫師討論後,對於還沒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寶寶,我們一致認為不需要幫他額外再補充水分。可是如果寶寶已經開始吃副食品,這時就要讓他多喝水。」

寶寶喝水篇

掌握補水5原則
想替寶寶補充水分,除了白開水,許淑埜指出,父母也可以準備果泥、稀飯、疏菜湯等湯水比較多的餐點,讓寶寶去攝取。不過,許醫師提醒,「大人在準備稀飯、蔬菜湯等,需要斟酌調味料的用量,給寶寶吃的食物,口味不能像大人一樣重。」另外,剛開始讓寶寶學吃副食品,也不建議家長加調味料,先以食物的原味來吸引寶寶,大概一歲後才讓能寶寶跟大人吃一樣的東西。

  • 原則1:以白開水為主
    在為嬰兒補充水分方面,早期時,除了牛奶以外,家長可能會餵寶寶類似藥水的營養液;而現在,有些家長擔心水沒什麼味道,還會特地加入葡萄糖,讓水喝起來甜甜的,針對以上作法,許淑埜醫師不認為這是好方式,她直言,「站在小兒科的立場,幫寶寶補充水分,最好還是只讓他喝白開水。」
  • 原則2:以水果、果泥取代果汁
    另外,也有父母會讓寶寶喝果汁,許淑埜認為這不太適合。她說明,「攝取水果的目的,主要是在補充維他命和纖維質。但如果讓寶寶喝果汁,首先,市售的果汁添加了過多的糖分,讓寶寶喝了,可能會讓他吸收過多的熱量;再者,會養成他喜歡喝甜甜有味道的飲料。

    即使是自己現打的果汁,雖然沒有加糖,但現在的水果糖分過高,如果我們用吃的方式,會吃一定的量。但若是打成果汁,不知不覺就吃多了、過量了。像平常吃水果時,例如蘋果,餵寶寶吃,他可能最多吃半顆,而這個份量是適度的。但若將蘋果榨成果汁用喝的,不自覺的可能讓他吃了超過一顆蘋果都還沒感覺。

    雖然寶寶不適宜喝果汁,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像寶寶生病了,胃口差、不想吃東西,可以用一些果汁加在開水調味,讓他願意喝或願意吃,不過,這是在情況需要的狀態,許醫師表示,「若寶寶的狀況可以,我們還是會建議父母將水果切成小塊或磨成泥。」
  • 原則3:吃飯前,不宜餵寶寶喝水
    當寶寶準備吃飯或喝奶前,父母盡量避免餵寶寶喝水,以免影響他的胃口。因為寶寶不會表達口渴,所以父母餵他喝開水的時間,盡可能在飯後一小時、兩小時,喝的量一次不需要很多。倘使父母擔心自己無法掌握時間,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每當大人記起來時,就替小孩補充一點水分。
  • 原則4:視情況,替寶寶補充水分
    另外,寶寶喝水的頻率也跟環境有關。許淑埜醫師指出,像夏天天氣熱、或活動量大、很會流汗的寶寶,需要水分比冬天多很多。這時,如果父母不知道該不該替嬰兒補充水分,可以觀察寶寶的尿尿情況。一般而言,兩個小時會解一泡尿,尿的顏色偏淡、換下來的尿布會感覺沉沉的。

    但如果寶寶經過兩、三個小時,尿布仍是乾乾的,顏色偏深,就可能是水分補充不足,要讓他多喝一些水。原則上許醫師認為,「觀察尿布情況會比較保險。因為尿液也跟寶寶的體溫有關,如果寶寶的體溫比較高,水分會蒸發得較快」,再者,如果寶寶精力充沛、喜愛動來動去,也會讓他呼吸變快、自然而然的隨呼吸蒸散出來的水分也很多。

    而且最近天氣熱,處在沒有空調的地方,寶寶全身都會熱熱的,所需要的水分也會比較多。許淑埜直言,「所以很難用計算方式去衡量寶寶要喝多少水,還是得從外在環境與寶寶本身來評估喝水量。」
  • 原則5:寶寶生病,可補充口服點滴
    當寶寶生病了,像是發高燒、腸胃炎、腸病毒等,甚至拉肚子拉得厲害,造成他胃口不好也不想喝水,如果父母想讓寶寶在家休息、先觀察一陣子,暫時不帶去醫院就診、打點滴,但又擔心寶寶會因為喝水量太少,而產生脫水情況,此時,許淑埜醫師表示,「可以考慮讓寶寶攝取口服點滴,即所謂的電解質液。」

一般而言,電解質液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一瓶瓶分裝;另外一種則是粉狀,買回去後,再依指示調配開水,讓寶寶飲用,通常都能在藥局買到。至於電解質液與運動飲料不同,普遍市售的運動飲料裡面所含的電解質,多在30%以下,且糖分過高,因此補充電解質液會對寶寶比較合適。


 

寶寶愛喝水有訣竅
「醫師,每次我用奶瓶裝好水給寶寶喝,他就邊喝邊玩奶瓶。要是我看不過去,扶著奶瓶不讓他玩,要他專心喝水,他就吸一口水、水從嘴邊流出來……」,關於寶寶不愛喝水的這類困擾,許淑埜醫師直言,「我們在臨床上常被父母問到寶寶不愛喝水的問題。」

而且,許淑埜醫師也觀察到,當寶寶生病時需要更多水,像寶寶發燒,平常習慣喝水的寶寶,可能只需要在家休息,吃藥退燒;可是不愛喝水的寶寶,可能會因為脫水現象,得來醫院注射點滴。因此,她建議父母平常就要培養寶寶愛喝水的習慣,

對於讓寶寶愛喝水的訣竅,許淑埜認為,「最重要是大人要具備很大的耐心,找任何時機餵他喝水。」若寶寶的情緒開始反彈,只要把奶瓶給他,他就開始哭鬧,這時先不要餵他,等他心情好在玩玩具或動來動去,這時大人可以趁他分心時餵他喝。之所以寶寶不愛喝水,可能是因為不喜歡沒有味道的東西,父母可以讓他試著習慣,久了,他就願意喝了。


破除喝水3迷思

1. 寶寶能吃冰淇淋嗎?

  • 許淑埜醫師表示,「寶寶因感冒喉嚨發炎或得腸病毒,吃點冰反而助於降低不適;但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吃冰可能會咳嗽、流鼻水。因此得視情況,建議少量。」

2. 寶寶能喝葡萄糖水嗎?

  • 有甜味的葡萄糖水容易滿足寶寶食欲,讓他不想喝正餐的奶水,再者,寶寶習慣甜味,可能會不喜歡白開水的無味。

3. 能給寶寶喝蜂蜜水嗎?

  • 答:一歲前的寶寶免疫力還不足,擔心蜂蜜可能有感染問題,所以完全不建議。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為何愛吸吮手指?  

採訪/林明佳
諮詢/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毛心潔

「救命阿~為什麼寶寶那麼愛吃手?究竟需不需要引導他戒除此習慣?怎麼作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呢?」吸吮─是小嬰兒天生就有的需求,是該制止孩子的吸吮慾望,還是順從他的渴望,父母往往在天秤的兩端上搖擺不定,本篇即教導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吸吮行為時,應該持有的態度和做法,並提供6個原則,幫助家長輕鬆陪伴孩子度過口腔期!
吸吮帶來滿足感
寶寶天生就有吸吮、尋乳與吞嚥的本能,進食不但能止飢,還能帶來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一旦這種連結印象建立,很快地,他便會想要將所有伸手可觸及的東西都往嘴裡塞,而最方便的莫過於他的手指了!

「為什麼寶貝只要拿到東西,就通通要往嘴巴裡送?」這幾乎是許多爸爸媽媽普遍的煩惱,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毛心潔解釋,追求口慾的滿足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嬰兒藉由吸吮手指、腳趾或安撫奶嘴等,來獲得安全與愉悅感,口腔也是寶寶最早用來探索世界的“工具”,對於任何好奇的東西都會想嚐一口看看,這是其認識世界的方式。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依德即指出,從出生到1歲左右處於口腔期(the oral stage, 又稱口慾期),這時期的嬰幼兒經由口慾的滿足來得到撫慰與安全感,除了喝奶以外,也時常會養成吸吮手指或安撫奶嘴的習慣。從心理學觀點來看,若口腔期的吸吮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有可能使孩子感到受挫、出現缺乏安全感的傾向,進而導致日後產生負面性格;因此,適度地滿足嬰幼兒的吸吮需求,是必經的正常歷程。

吸吮除了天性影響之外,毛心潔表示也有幾種可能:

  1. 孩子被丟在陌生、不熟悉的環境中,因為感到害怕而吸吮手指,藉以獲得安全感。
  2. 家長太過忙碌,忽略孩子情感需求,寶寶感到無聊、不受到關注,只好吃手指來尋求慰藉。
  3. 小嬰兒沒被餵飽,又不會表達,只好吸吮手指發洩。
  4. 孩子個性比較害羞,一緊張就想吃手指。
  5. 幼兒6個月左右牙齒開始萌發,可能因為癢感、想要磨牙,因此用手摸牙齒,乍看之下很像吸吮。

過度吸吮的壞處
毛心潔指出過度吸吮手指/奶嘴,也可能會帶來不良後果,包括:

  • 病從口入。最常見的就是感染念珠菌,使得口腔長出白白的菌斑;或是吃進手部的細菌,而得到腸胃炎,還有大家最害怕的腸病毒,都有可能經由手部傳染病菌。
  • 手指長繭、變形。長期吸吮手指,手指皮膚因而處於浸溼狀態,容易變脆弱,可能導致手部長繭或糜爛,長久下來,甚至會讓手指變型。
  • 不利牙齒發育。長期過度的吸吮習癖,可能會影響到以後長出來恆牙的位置以及齒槽骨的形狀,導致上顎牙床齒槽骨前突及狹窄、前牙開咬或後牙錯咬等異常咬合現象。
  • 養成依賴習慣。當孩子養成睡覺一定要吸手或奶嘴才肯入睡,或是一緊張就吸吮手指,一旦養成習慣,想要再戒除就會很困難。到了3、4歲還在吸手指或奶嘴,可能還會被同學取笑

6原則~健康度過口腔期
有些家長會疑問:「吃安撫奶嘴會不會比吃手好?」對此,毛心潔表示,對寶寶而言,吸吮手指比安撫奶嘴方便,可以隨時隨地想吃就吃,但寶寶常常到處亂爬後,再將髒兮兮的手塞進嘴裡,令父母心裡捏把冷汗!因此,假如想要拿安撫奶嘴代替寶寶的手指,也是可以的,只是清潔、上癮的問題同樣不可輕忽。
  
一般而言,約1歲~1歲半,就可以開始慢慢戒掉吸吮習慣,大部分的孩子大多可以順利自行停止這種習慣,但有些孩子可能需要家長從旁鼓勵、誘導,毛心傑提供以下原則,給想要幫助孩子戒掉吸吮習慣的家長參考:

  • Point1轉移焦點
  • Point2跟孩子溝通
  • Point3善用替代品
  • Point4滿足寶寶身心需求
  • Point5漸進式戒癮
  • Point6適度提醒及約束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慎防小兒泌尿道感染     

從尿道、膀胱、輸尿管一路延伸到腎臟的泌尿系統,它的功能在寶寶出生後仍持續發展中,腎臟功能一直要到2~3歲才能和大人一樣完備成熟,在這之間一旦細菌經由尿道上行感染到腎臟,將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提醒爸比媽咪了解小兒泌尿道感染的警訊,正確的清潔與小便訓練,才能讓寶寶的尿尿暢行無阻喔!

PART1:醫師叔叔、阿姨詳解篇
排尿事小感染事大
尿液乘載著身體代謝的水分及廢物,也反應泌尿系統的運作情形,一旦泌尿道被細菌所感染,輕則尿道、膀胱發炎,重則可能導致腎臟發炎嚴重後果。天主教耕莘醫院小兒科傅承偉醫師表示,特別是2~3歲前寶寶腎臟功能仍未發展完備,一旦腎臟發炎導致結痂,將會喪失結痂部位的腎功能,結痂的範圍愈大,導致的後果也愈嚴重,而嬰幼兒時期的腎臟感染,產生結痂的機率也較成人高。傅承偉醫師表示,腎臟在人體中扮演著排尿、維持電解質平衡、水分穩定、控制血壓並穩定鈣質以及維他命D代謝、造血等功能的重要角色,預防孩子的泌尿道感染,家長不可不慎!

究竟什麼原因造成小兒泌尿道感染?
台北榮總兒童免疫腎臟科張瑞文醫師指出下列原因:

  1. 細菌由排尿口上行至泌尿道:這是臨床中最常見的小兒泌尿道感染原因,特別是寶寶的屁屁都泡在尿布裡,家長若不注意清潔與定期更換尿布,很容易使得細菌由排尿口上行到泌尿道,而寶寶漸大時更應該指導與訓練他尿尿與如廁的衛生習慣。

  2. 膀胱輸尿管逆流:因為膀胱與輸尿管交界處的先天缺陷,使得膀胱內的尿液在排尿時回流到輸尿管、甚至到腎臟。多數孩子在6歲前逆流的情況會自行好轉,但是由於尿液在輸尿管與膀胱之間來來去去極易造成泌尿系統的感染。

  3. 先天性泌尿道阻塞:先天輸尿管與腎臟或者輸尿管與膀胱交界處的狹窄,需要定期觀察水腎嚴重度和腎皮質厚度,若情況嚴重者則需要開刀治療。

  4. 泌尿道發育異常:例如有兩套輸尿管,這樣的寶寶大部分會有一套輸尿管逆流、另一套可能會阻塞。張瑞文醫師指出,有些患有先天性的泌尿道異常的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就會被發現,例如先天泌尿道阻塞將會造成寶寶尿液無法順利排到羊水中,使得媽媽的羊水量特別少。而孕期的超音波掃瞄寶寶的器官發育,也能發現水腎、輸尿管擴張等先天泌尿道異常的情形。

PART2:爹地媽咪實戰篇
預防孩子的泌尿道感染這樣做!
傅承偉醫師表示,有些小朋友特別容易泌尿道感染,家長必須留心預防,並從生活中去改善。

  • 如廁後擦拭不當及便秘的小朋友:
    小女生擦屁股時由後往前擦會直接將大便的細菌帶到尿道口,或者當有大便的硬塊壓到膀胱可能導致感覺神經的異常,造成排不乾淨,也容易使細菌跑到尿道口。

  • 小陰唇沾黏的小女生:
    這會使尿液積在會陰部,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
    破解之道:必須尋求兒科醫師的協助,評估是否進行手術。

  • 1歲以下包皮清潔不易的男寶寶:
    1歲以下小男生會比女生容易有泌尿道感染,這是因為男寶寶的包皮比較緊、清潔不易,容易有藏污納垢的問題而造成感染。

  • 2歲以後的小女生:
     1~2歲之後,女生會比男生更容易泌尿道感染,這是由於女生尿道相對男生來得短,從尿道到膀胱的距離比較近,通常泌尿道感染的途徑是細菌經由會陰部、尿道跑到膀胱造成發炎。

  • 2~4歲間正在訓練不包尿布的小朋友:
    容易因為長期憋尿而造成感染。

  • 6歲前小兒膀胱輸尿管逆流:
    因為膀胱與輸尿管交界處的先天缺陷,使得尿液在膀胱、輸尿管、腎臟間來來去去極易造成泌尿系統的感染,輕微的逆流多在6歲前會自行好轉,嚴重的逆流則需要手術治療,家長要隨時注意有無泌尿道感染的症狀。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哪些食品含豐富的鈣     

  • 五榖類
    小麥.麥片.黑麵包.米糯.米.燕麥 

  • 海產類
    小魚乾.吻仔魚.海帶.蝦子.牡蠣.干貝.螃蟹

  • 肉類
    大骨湯.香腸.內臟類.肉鬆

  • 蔬菜類
    白菜.空心菜.木耳.芹菜.金針菇.蘿蔔.雪裡紅.韭菜.蕃薯葉

  • 海藻類
    海帶.髮菜.紫菜

  • 水果類
    木瓜.葡萄.栗子.橄欖.紅棗.黑棗.柿子

  • 牛奶或蛋類
    牛奶或調味乳.奶油.布丁.養樂多.蛋糕.煎餅.起司.美奶滋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個月起~三階段飲食訓練開跑 !  

採訪/王紹媛
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嬰兒室主任 黃基家

訓練寶寶的飲食習慣要趁早,從一開始的自己握著奶瓶喝水,進而再改以鴨嘴杯、吸管杯吸食,最 後用水杯喝水。循序漸進並及早讓孩子學習自己來,不僅有助於寶寶的肌肉發展及獨立性,而且提 早讓寶寶脫離使用奶瓶的習慣,也可預防奶瓶性齲齒的發生。

飲食訓練對寶寶的意義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的成長飲食習慣也有所不同。譬如由母奶變成嬰兒奶粉;液體食物變 成半固體食物;而食器逐漸從奶瓶變成杯子;從吸吮變成咀嚼。食物除了滿足寶寶口慾、飽足感及 攝取營養的目的外,另外一項重要的意義就是要如何訓練寶寶自己進食,學習獨立。

台北長庚醫院嬰兒室主任黃基家表示,寶寶6個月大時手部肌肉逐漸發展及抓握協調較佳,此時, 除了媽媽自己餵寶寶喝奶外,也可以握著寶寶的手,扶著奶瓶喝奶或是喝水;到了6個月以上,可 以逐漸脫離奶瓶,在父母協助下嘗試用鴨嘴杯、小杯子等學習杯喝東西;到快1歲的時候,寶寶的 眼睛和手、手腕、手肘之間有了很好的協調,就可以用吸管杯自己抓住杯子兩邊或杯子的握把喝水 ;到了快兩歲的時候,寶寶以可熟練地或自己用手抓住小杯子喝水。

奶瓶→學習杯→杯子進階訓練
從寶寶吸奶開始到學會自己進食,一天天的進展,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一件事啊!然而寶寶的飲食訓 練是有順序的。黃基家醫師說,根據孩子的年齡發展,提供他不同的飲食訓練,從奶瓶、吸口杯、 鴨嘴杯、吸管杯到用杯子,循序漸進,越早訓練對於孩子的咀嚼能力及吞嚥能力是有幫助的;而越 接近大人的飲食習慣,也能減少寶寶對父母的依賴,學習獨立。

如何依據寶寶的年齡進階訓練?

一.奶瓶
從寶寶出生開始,無論是餵母乳還是喝配方奶粉,都會用到奶瓶,所以「奶瓶」可說是寶寶的第一 個飲食工具。其材質有分玻璃或合成樹脂材質,而奶瓶奶嘴選擇:彈性及造型模擬母親乳頭的,可 促進寶寶唾液分泌,幫助上下顎、臉部肌肉的發育,都是較優的餵食工具。

在寶寶還小時,大多由媽媽手持著奶瓶餵寶寶喝,當寶寶6個月大時,手部肌肉開始發展健全,就 可以訓練寶寶自己拿奶瓶了。但該如何訓練呢?

  • 訓練抓握力:
    首先可以在餵奶的時候,幫助小寶寶把手放到奶瓶上,訓練他的抓握能力,但是要 注意奶瓶的溫度適中,以免燙傷寶寶。
  • 套上把手:
    家長也可以買有把手的奶瓶,幫助寶寶將手扣在把手上訓練抓握,讓他慢慢學習著自 己喝奶,也作為學習使用杯子的開始。
  • 由少到多:
    可以先用小奶瓶或奶瓶只裝少量的水,讓寶寶試著用手扶著喝;當然,剛開始的幾次 ,媽媽一定要在旁邊看著寶寶,萬一寶寶的手無力時讓奶瓶掉落,媽媽應及時扶住。

二.學習杯
當寶寶6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試著學習使用學習杯了。學習杯的使用目的,主要在於口腔動作的 能力訓練,也是孩子從奶瓶轉換到使用杯子的練習期。剛開始時,媽媽最好還是幫寶寶扶著學習杯 ,等到孩子大約1歲的時候,手腕、手肘及肩膀之間有了良好的協調性後,就可以開始自己抓住杯 子的兩旁握把,自己進食了。

按照寶寶的成長階段需求,挑選不同功能的學習杯,常見有奶嘴型、鴨嘴型、吸管型,此外,也可 以讓孩子試著用小杯子喝水。

  • 奶嘴型:
    杯子上有吸嘴狀的蓋子,杯子旁邊有把手,可以讓寶寶順利穩當的握著把手,訓練寶寶 喝牛奶以外的飲料。
  • 鴨嘴型:
    適合6個月以上寶寶使用,從奶瓶逐漸過渡到使用一般杯子和吸管的訓練,除了吸口較寬 ,能夠幫助口腔上下顎的穩定性外,在喝水時,只要稍微傾斜一下學習杯,就可輕鬆喝到杯內的液 體;且吸口內網狀的設計,液體較不容易從口腔四周流出,寶寶較容易接受使用。
  • 吸管型:
    吸口較窄,孩子的嘴唇需要更多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避免液體流出,由於需要費較多 的力氣去吸和握住杯子,所以較建議寶寶一歲以後再使用。

除此之外,學習杯的吸口也分為兩種不同的材質,一種是軟的矽膠材質,就像奶嘴一樣,如果寶寶 剛從奶瓶轉換到使用杯子不適應時,建議使用此材質;另一種是硬的塑膠材質,如果寶寶的口腔力 氣較差,則可以選擇此種材質的吸口,因為它可以給孩子舌頭向下的壓力,避免孩子舌頭因為力氣 較差而往前吐出,造成吞嚥困難,所以,較適合約一歲以上寶寶使用。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的營養素    

礦物質:

母乳中含有較多容易吸收的不飽和脂肪酸,在礦物質中含有豐富比例的鈣和磷,適合嬰兒的骨骼成長,其鐵質的吸收也比牛奶高,可以避免寶寶出現缺鐵性的貧血;在寶寶出生時,由母體中所得的鐵質儲存,大約足夠維持到寶寶三至六個月大時使用,並且在中樞神經扮演神經傳遞的功能,影嚮寶寶未來的學習及行為上,因此,鐵質的補給是必需的,媽咪本身也要注意多攝取含有鐵質的食物。

醣類:

母乳中的醣類大多屬於乳醣,可以企進小腸內乳酸菌合成維生素B群,並且提供腦神經所需的半乳醣。另外,母乳尚有一部份的寡醣,能使腸用益生菌活躍繁殖,使腸道維持微酸性,幫助小兒消化、並抑制病菌的增生、增加免疫力。

蛋白質:

母乳的蛋白質雖較牛奶為低,但是其蛋白質的成分卻是以乳蛋白以及與鈣結合的酪蛋白為主,當母乳到達嬰兒的胃部時,可以與胃液中的凝乳相互作,形成比牛奶更細小的凝塊,幫助寶寶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胺基酸成分也更接近人體蛋白質的組成。

脂肪:

母乳的脂肪供給高達百分之五十,多出成人飲食的百分之二十,它可以協助寶寶腦部發育,讓人體內脂肪含量最高的腦部,可以在兩歲以前完成腦部發育,所以,脂肪除了提供寶寶身體熱量外,還有建構腦部結構的功能。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鼻塞睡不著DIY改善法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氣喘免疫科主任 賴建丞

嬰幼兒鼻塞為常見的問題,家長可以觀察有無其他嚴重合併症,會不會影響嬰幼兒睡眠及吃奶;如果活動力正常,沒有其他合併症,可以試著居家療法如:熱毛巾敷鼻腔、使用吸鼻器等,解決孩子鼻塞不適症狀。

“哽哽”小寶貝的鼻塞問題,讓很多家長傷透了腦筋,尤其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更明顯,有些還會影響到寶寶的吃奶。父母親看了心裡很難過,可是又不知道怎麼辦,甚至有父母整夜沒睡,盯著寶寶看,深怕一個不注意,寶貝就吸不到空氣了。寶寶為什麼容易鼻塞?居家怎麼幫寶寶?本文提供一些建議,給各位家長做參考。

寶寶為什麼會鼻塞?

造成寶寶鼻塞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項:

  1. 新生兒期生理性鼻塞:
    新生兒因為鼻道狹窄,鼻腔、喉軟骨和氣管尚未發育成熟,而且鼻咽部淋巴組織較肥大,在正常情況下就有很多分泌物,用來潤溼及過濾吸進的空氣,再加上新生兒鼻腔黏膜又特別敏感,在接觸到空氣中的灰塵或氣溫變化時,鼻子的症狀就比兒童和成人時期來得明顯,所以新生兒睡眠中常會發出呼嚕呼嚕的呼吸聲。這在三個月以下新生嬰兒是非常常見而且正常的。如果不影響吸奶及睡眠,也沒有下面所談的合併症,是不必去特別處理的,有時改變睡姿,聲音可能會減少。一般四到五個月大時,情況就會改善。

  2. 先天畸型:
    新生兒先天鼻道不通,稱為後鼻腔閉瑣。雙側閉瑣出生時應該就會被發現,單側時,鼻腔常會有長期蓄膿的情形時,而醫生用極細的鼻胃管都無法插入,就應懷疑有此病症,需要以開刀來矯正。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餵寶寶吃藥正確要領   

諮詢/中興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 吳求森 護理師 林枝蓉

對於很多父母而言,「餵寶寶吃藥」是育兒生活裡的一個夢魘,往往大人累得滿頭大汗,寶寶哭得聲嘶力竭,仍然無法達成任務,其實,醫院開給寶寶服用的藥物,絕少是苦味的,若不是大人餵藥的過程不得法,導致孩子有不愉快的經驗,否則,一般的嬰幼兒是不會抗拒「吃藥」的,你知道餵小寶寶吃藥有哪些「撇步」嗎?寶寶服藥後嘔吐,應如何補追藥量?本篇傳授你可用的工具、正確的手勢,及用藥的基本原則,提供您正確而簡單的餵藥觀念,從此以後,爸媽餵寶寶吃藥,就可以放輕鬆囉。

餵寶寶吃藥的原則︰

  • 餵藥工具勿伸入寶寶口腔太深的部位。
  • 調和藥物的開水要使用溫涼的,熱水會破壞藥物的成份。
  • 保持餵藥環境的安靜。

  • 如非須飯後服用的藥物,最好讓寶寶在吃奶之前吃藥,因為寶寶在飢餓狀態下,會自然張口吸吮。
  • 寶寶不肯張口,不要硬灌藥,以免日後抗拒吃藥。
  • 餵寶寶服用懸浮液時,不要摻水,應等寶寶服下藥物之後,再給他喝下與藥物等量的水。(服用1cc懸浮液,就喝1cc白開水)
  • 寶寶服用藥物的效用以30分鐘為準,如果在30分鐘以內大量嘔吐,就要再補服一劑。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的功用    

母乳含有多種對抗常見感染疾病的抗體,可以保護寶寶一直到他能自行產生抗體為止,尤以生產後初期幾天所分泌的初乳,更能增加寶寶的抵抗力。
而這些抗體和其它種種的有用抗體,都是以疫球蛋白的形態存誰於產婦體內,會經由血液輸送到乳房,再分泌至乳汁中;所以喝母乳的寶寶,除了對內一般性感染、以及肺部感染抵抗力較強之外,對腸病毒的感染也較具抵抗力,而且母乳中含有種種免疫細胞、細胞素以及生長素等,可以促進寶寶體內的免疫系統的發展以及成熟度。

另外,母乳中所含的「比非得因子」,能讓腸道保持酸性,降低病原體生存的機率。此外,母乳中有利於寶寶免疫系統的功能,會持續到整個授乳期間,甚至在寶寶滿六個月以後,母乳中的免疫功能等相關的因子,仍然會持續的作用,這時要補充的是熱量與部分營養素等副食品。

大多數的寶寶對於母乳較不會過敏,而且容易消化,是寶寶攝取營養的好方式
 

專業保母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